中国文物信息网——激活文物,去伪存真。大同博物馆展陈

作者:段晓莉 郝惊雷

转载地址:中国文物信息网                     

在当代,技术与人文观念的革新在社会方方面面留下印记,博物馆作为现代社会的文化设施,如何既体现当下人类文明的特征,又能保持好自己在历史长河中凝固记忆的角色扮演?




大同博物馆的建设处于国内博物馆第一个十年繁荣发展与新十年繁荣发展的转折过渡期。总结过去十年间博物馆辉煌的建设成就时,我们不难发现,那一时期的设计建造理念有着明显的特征:大多数博物馆都更倾向于最大限度地尊重时间线,按照时间线讲历史的形式来陈列文物。客观上将”历史”作为了第一性,文物作为了历史的佐证。这种潜在的观念直接决定了以往博物馆大量场景的制作现象,这也符合当时社会大众文化素养和兴趣关注点。

然而,中国社会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的高速前进牵引着文化的快速进步。短短几年间我们经历了奥运会、世博会等全球性的人类盛会,这更加速了大众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的提升。博物馆在文化观念和艺术水准上应该引领时代,而不是跟随大众。否则,博物馆就失去了文化号召力和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今天我们环视周围,很多餐馆、酒店、景点到处都有场景再造,这些场景再造的过程难免没有现在人的主观、现代工艺的痕迹,而历史的真实性和岁月的沉淀是无法再现的。我们在关注再造品的工艺技术时,似乎忽略了博物馆本应该尊重历史与真实,而不是陶醉在建造者的自我想象与自我欣赏中。博物馆文化品位不应该向平庸、通俗的餐馆品位看齐,要奠定属于博物馆自己的文化地位,要让人们感受到只有到博物馆才能品位到的文化气质,要把最大的关注放在真实见证历史、见证岁月变迁的文物身上。

博物馆是一个沉淀文化的地方,而不是过分装饰和追求热闹的通俗场所,所以在展陈理念上要注意“去伪存真”的原则把握,把虚假、浮躁的修饰部分去除,通过文物自身的归类、空间组合关系、灯光效果等让文物绽放出属于它自己的光辉,这样文物便有了生命的诉说。当然,对习惯以时间线讲述故事的观念会带来巨大的挑战。因为,这将突破固有的思想观念、认识标准的惯性。以器物为线索必然带来讲述方式的转变。以时间线讲述的原则,文物分类按照时序即可,经常会给观众带来相似的文物在不同展区重复出现的感觉,一般观众前面见过的文物到后面又出现时就不想再看了。以文物为主线的讲述,可以将同类或外形相似的文物整合在一起,同一组文物中出现不同的历史时代,对比、放射讲述知识,在一个空间内人们更容易掌握不同时代在同一文化领域的变化。可以说,这种讲述方式的变化过程,有点像好莱坞电影艺术的发展过程:最初导演们也只是采用线性讲故事,随着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注重打破时间线的讲述方式,而是以几个关键故事点放射讲述的办法,观众会最大限度关注核心点本身,也会使总体讲述过程具有情节感,而不是平铺直叙。欧美国家很多策展人不像我们大纲的策撰人范围相对固定,他们很多策展人是作家、艺术家,或许他们更懂得讲述的艺术吧。他们的博物馆之间格调相互迥异也或许和这个原因有关。

大同博物馆的陈展理念确定是充分考虑到国内社会的发展、博物馆自身的发展,这些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过去,要在吸收经验的基础上解放创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整个展览。不能让展览做完刚好满足当下,却没有提前量,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大同博物馆的展陈理念总体本着“激活文物,去伪存真”的理念原则。展览总体设计重点放在文物展示设计、展柜设计、灯光设计,或许大家觉得每个展览都离不开这些,但是,大同博物馆展陈设计在这几方面是具有突破性和创造性的。把以往占博物馆展陈投资很大一部分的场景复原、装饰部分的资金转向对展柜的研发、灯光的定制等环节上。所有展柜要根据文物形态和组合方式定制加工,灯光根据设计需要打破常规的照射效果,光影艺术在展示里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用文物自身展示效果的亮点取代以往靠场景复原、装饰做亮点。当然这需要勇气,更需要一系列的创造性工作。







我们追求让观众走进展厅,忽略环境的存在,看见的是用光在时间的迷雾中擦拭出来的文物,展厅变成一个抽象的世界,抽象到了人们只能感觉到“时间”的存在,却忘记空间。这个极富艺术化的理念和效果恰恰与大同博物馆独特的建筑空间融为一体,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时间感和流动感的空间缔造,将每一层的曲线空间连接起来,加之内部光影纯粹的文物展示,宛若一个流淌着时间的河流。建筑的躯体与展示的灵魂完美结合起来,这时一切有形的、多余的装饰都显得格格不入。而装饰感很重的空间不会禁得起时间的浪淘沙,最终都会变得过时。纯粹的展示环境只剩文物在那熠熠生辉时,这种光芒是历久弥新的,是能彰显博物馆恒定、厚重的文化特性的。这种展示理念和效果的追求却给陈列脚本带来难题。如何整理思路,将文物归纳并且讲好内容成为关键。展厅里为保持纯净的效果又不能有大量的图版、场景,可是历史学家又希望尽可能多地传播历史知识。这是一个矛盾,但设计师相信这是可以解决的问题。

以往陈列内容讲述呈严格对应的特点,根据年代或事件对应填充文物,所以展厅里感觉文字图版很多。此次设计中,设计师提出知识的整合讲述方式,就是我们以文物为空间的主角线索,配以简要的说明,保证展厅效果符合设计理念时,将这一区域需要讲的历史知识系统地做一部影片,借助博物馆建筑特有的“豆芽”空间播放出来,结合建筑独特空间可做成高12米、宽4米的竖幅巨幕,且与展厅相对独立,动静分开,历史的震撼、文物的宁静互不影响。每隔一个展厅就会出现一个这样的“豆芽”空间,每个展厅的展出文物所承载的历史都可以通过影片综合讲述出来。这就将以往的文物展示与大量文字图表知识讲述抽离开,不再混杂在一起。博物馆不是培养专家式的观众,庞大的信息与文物混合展示,从历史学角度来看十分专业,但是要符合大众的知识传播方式,就需要整合知识,让观众更容易捕捉收获。习惯传统展览的人会觉得习惯看到更多图片、文字,他们认为那是展览的目的,有更多的内容传播,但是实际上不利于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记住和思考。大同博物馆在设计过程中充分研究观众的实际心理状况,大胆地尝试了信息集成与归纳。

大同博物馆的展示方式符合时代步伐,更利于助推时代进步、文化发展的观念呈现。“去伪存真”的展示原则,是博物馆“纯、真”的文化本质的保证,更应该是博物馆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所应积极倡导与追求的文化价值观念。

<上一篇

博物馆问题的三大指向

下一篇>

《中国青年》郝惊雷:设计师不可...